网曝黑料 在线久爱(黑料爆料网)
到底是林允儿粉丝骂林允还是林允粉丝骂林允儿?为什么?
林允原名费霞,网曝从前有一些黑历史,所以改了姓名进娱乐圈。因为名字和林允儿太相似,所以有很多人认错这两个人。起争执的原因第一是改姓名;第二是常有路人认错姓名,经常混淆二人。虽然林允儿是音译的名字,但是这个名字用了多年,允儿也比费霞多出道很多年。费霞曾经追韩星,特别追的是林允儿同公司的明星,但费霞却称不认识林允儿,这不符合常理。最奇怪的是费霞姓费,改名却改成姓林,非常生疑的改名。有些路人认错名字,就会把两人混淆,有时候就会把网曝的费霞的黑历史认为是林允儿的。林允儿的粉丝当然对此非常不乐意,所以有些抵制费霞,同时,费霞的粉丝也抵制允儿,说是韩国人什么的。林允的艺名为何与韩国女星林允儿的名字这么像?
可能是想蹭热度吧,毕竟林允儿出名在先,如果跟她取相似的名字,知名度会更高,而且他们俩的相关搜索也会挨着,可以蹭一下热度。但是中华文化也是博大精深,撞名也很正常,只是因为撞名的人是名人,而引起热度吧。反正中国现在是限韩令,韩国女明星也不能来中国发展,对林允也没什么影响。不过也对于有一些不了解娱乐圈的人来说,有时候就会分不清楚她们俩名字的区别,很多人认为她们俩是一个人。林允取这个名字,应该也不是她一个人决定的,而是与她的团队商量之后的结果,艺名只是一个代称而已。只要大家不要过分解读,其实也没什么,毕竟现在很多明星出道都会取一个好听的艺名。只是因为林允撞名娱乐圈的艺人,才会引起大家的关注,就是她的人依然会一直支持她。林允原名费霞,这个名字比较土气。因为被周星驰选中,因为电影《美人鱼》大卖,林允才迅速拥有了知名度,成为新一代的星女郎。正式进入娱乐圈以后,原来的名字太过土气,不太适合在娱乐圈混,所以才取了艺名,正好和韩国女星撞名。有人说她居心叵测,想要故意的蹭热度,毕竟韩国艺人林允儿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1333431366236知名度更高,林允才刚出道。不管是她故意蹭热度,还是无意间撞名,都已经成为事实了,再去深究也没什么意义。现在林允的知名度也很高了,大家能够分清她们俩的区别。国内暗网黑市揭底:公安部公布年度10大犯罪典型案件,你的个人信息被卖过吗?
重生信息安全暗网(DarkWeb),是深网(Deep web)的一个分支,也是由美国军方发起的一个科研项目,于2003年开始实施。
迈克尔·伯格曼将当今互联网上的搜索服务比喻为像在地球的海洋表面的拉起一个大网的搜索——巨量的表面信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被查找到,可这只是互联网的冰山一角。
那些还没有被传统搜索引擎索引的内容统称为深网,深网的深处,就是暗网了。
暗网是利用加密传输、P2P对等网络、多点中继混淆等,为用户提供匿名的互联网信息访问的一类技术手段,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匿名性。
正是因其与生俱来的隐匿特性,现在暗网被不法分子广泛运用于网络犯罪。
从个人行为的网络黑客服务、数字货币交易,到私售非法禁售物品(武器、毒品)等等,都依托于暗网。
2019年5月,德国执法机构宣布,成功摧毁全球最大暗网交易平台“华尔街市场”(Wall Street Market)。
2017年,暗网黑市“阿尔法湾”(AlphaBay)在欧美多国联合行动中覆灭,26岁的联合创始人被捕,6天后在监狱的厕所里自缢身亡。
2013年,暗网黑市“丝绸之路”(Silk Road)创始人被捕,从2011年2月开始,90多万名注册用户在这里大约完成了价值总和1.2亿美元的地下交易。
近年来的这些有关于暗网的新闻,或多或少给了大家一种“暗网离我们很遥远”的错觉,但其实现实并非如此。
就在上个月,国内互联网曝出5亿微博用户个人数据在暗网打包售卖事件,引起舆论哗然。
数据泄露,如今已成为互联网行业典型故事之一,可以说信息泄露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身边。暗网也是如此。
日前,公安部公布了2019年以来侦破的10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典型案件 , 其中一些案件都涉及到了暗网非法活动,部分犯罪分子职业为工程师。
一、“暗网”售卖银行开户、手机注册信息
2019年10月,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网民“wolinxuwei”多次在“暗网”交易平台出售银行开户、手机注册等公民个人信息,数量高达500余万条。
经查,“wolinxuwei”真实身份为林某。2019年初,林某在“telegram”群组结识某公司安全工程师贺某,林某以40万元的价格从贺某处购得银行开户、手机卡注册等各类公民个人信息350余万条,并通过“暗网”销售给经营期货交易平台、推销POS机的费某、王某等人,非法牟利70余万元。
11月12日至26日,南通公安机关先后在上海、苏州、武汉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林某、费某等犯罪嫌疑人11名,查获公民个人信息2000余万条。
二、“暗网”售卖社保数据
2019年4月,江苏南京公安机关接到某单位信息中心报案,称该中心管理的南京市1400余万条居民社保数据被非法盗取,并在“暗网”内售卖。
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迅速查明盗取并在“暗网”上兜售社保数据的犯罪嫌疑人熊某及其上下线犯罪嫌疑人任某、薛某。
经查,任某为江苏某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在为南京市某单位进行信息系统漏洞测试时,利用系统漏洞盗取了居民社保数据,后伙同在柬埔寨的违法犯罪人员熊某在“暗网”上销售。其中,熊某将7万条数据卖给了薛某。
三、“暗网”黑客售卖客户信息
2018年11月,湖北武汉公安机关接到报案,称某汽车金融服务平台服务器被黑客入侵,包括身份证、手机号、家庭住址等情况在内的30余万条客户信息被盗取,被人以1比特币(时值3.5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在“暗网”上出售。
武汉市公安局网安部门经过深入侦查,于2019年1月22日在四川成都抓获犯罪嫌疑人吴某。吴某交代其利用暴力破解手段非法获取涉案网站后台管理权限。
四、“暗网”售卖银行用户信息
2019年6月,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网民“yuhong”在“暗网”贩卖国内某银行6.02万条用户个人信息。
北京市公安局网安部门缜密侦查,锁定犯罪嫌疑人高某。7月24日,北京公安机关将高某抓获归案。
高某交代其利用网站漏洞非法窃取了某银行等单位网站上存储的公民个人信息,截至被抓获,非法牟利3万余元。
五、内部员工非法售卖手机、征信信息
2018年12月,江苏省徐州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一网民在网上购买他人名下手机号码等公民个人信息。徐州网安部门以此入手,挖掘出一个以电信运营商、银行内部员工为源头的买卖公民个人手机信息、征信信息等信息的犯罪网络。
2019年1月2日,徐州公安机关组成23个抓捕组,分赴20余个省市开展集中收网行动,先后抓获嫌疑人45名,其中电信运营商、银行等部门内部人员20余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43万余条,冻结涉案资金120余万元。
六、数据售卖+电信诈骗产业链
2018年12月,河南省开封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网民“夕阳红”通过群大肆贩卖手机机主姓名、财产信息、个人户籍资料等公民个人信息。
公安机关侦查掌握了一个由多部门“内鬼”与外部人员勾结,层层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至下游电信网络诈骗、暴力催债、网络赌博等违法犯罪人员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网络。
开封公安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名,其中,电信运营商、社区干部、物流行业等内部人员80余名、暴力催收人员50余名,打掉非法暴力催收公司2个,查获公民个人信息1亿余条,冻结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七、非法售卖高校学生信息
2019年3月,山东济南公安机关接山东某高校学生徐某等人举报,称其与同学个人身份信息被他人非法收集用于注册实名手机卡出售。
经查,济南某区联通公司某高校网点负责人葛某与其他高校网点业务员勾结,利用工作便利非法收集学生身份信息,开设实名手机卡后,向下游网络账号注册商、手机卡倒卖商刘某等人销售。
刘某等人在销售手机卡的同时,使用“猫池”设备利用贾某、徐某等人提供的注册工具,通过接码平台大量注册、解封网络账号出售牟利。济南公安机关先后抓获庄某、刘某在内的犯罪嫌疑人22名,查获上述人员非法注册QQ号150余万个、新浪微博号200余万个、“12306”账号100余万个。
八、虚假炒股平台
2019年初,江苏连云港公安机关侦破一起搭建虚假炒股平台实施诈骗案。
连云港市公安局网安部门随后顺线追踪,发现一条以证券公司内部人员范某等人为源头,层层倒卖股民信息至境内外网络炒股诈骗团伙的跨境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链条,下游诈骗分子使用股民信息实施诈骗,涉案金额高达2220余万元。
连云港公安机关据此先后抓获犯罪嫌疑人53名,包括某证券公司内部员工2名,查获股民信息300余万条。
九、散播疫情防控人员信息
2020年1月,贵州省安顺市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一新浪网民在网上举报有人在朋友圈内大肆传播疫情防控重点人员信息。
安顺网安部门立即开展网上侦查,查明该批涉疫情公民个人信息传播源头为安顺市天柱县某街道社区工作人员杨某,杨某在工作中获取了社区疫情防控人员信息后向好友发送。
安顺公安机关依法对杨某行政拘留15日、罚款5000元。
十、散播疫情相关信息
2020年1月,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公安局网安部门工作发现,一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重点人员台账”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
黔东南州网安部门立即开展网上侦查,查明该台账由黔东南州凯里市某幼儿园员工王某在工作中获取,发布于小区群中,随后被层层转发,造成恶劣影响。
黔东南州公安机关依法对王某行政拘留12日、罚款5000元。
可以看到,上面十个案件中最后两起均与疫情有关。
事实上,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暗网上的犯罪分子们也开始与时俱进。
有人在暗网上出售“新冠病毒疫苗”和“解药”,甚至新冠病毒样品,并号称全球包邮。
更多的人在暗网上卖起了口罩和检测试剂,有网友调侃称“我从来没想到有一天,连买口罩都需要上暗网。”
在这个黑市商人、骗子与黑客横行的匿名世界,犯罪行为无处不在。
国内的犯罪分子也逐渐由主流的社交平台转战到暗网,但无论如何,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暗网终究不是犯罪分子能够逍遥法外的乌托邦。
参考资料
公安部xinwen/2020-04/16/content_5502912.htm界面新闻article/4250208.html
素材来源:扩展迷EXT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