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爆黑料大全(黑料爆料网)

网友爆料香锅女友黑料,对粉丝恶言相向,还群发告白给职业选手

收集一些V姐赵丽颖的黑料 她是我最讨厌的明星 别问不知道为什么

最烦你们这种随便黑别人的,真的是一点节操,素质都没有,你有什么脸活在这个世界上,你爹妈生你就是让你黑别人的?网络因为有你这种人才会变得黑暗,真的是够了,你现实生活中也不怎么样吧,好好反省一下,现在改变还来得及,不要以为这样无所谓,每个人都可以向着更好的自己努力,没事多度一些名人的书,愿你早日改邪归正,不在黑任何人。

易烊千玺在什么视频里被爆黑历史

TF家族的自制综艺《TF少年GO》第二季第一集
三人都被曝黑历史
去腾讯视频可以看到

用新传视角来解读:那些震惊全网的网络暴力事件,到底是如何发生的?【新传考研热点专题】网络暴力是我们每年必谈的话题,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事件随处可见。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广大网络用户获得更多表达渠道,与此同时,也出现了无序的情绪宣泄和肆意的网络暴力。这些具有诽谤性、污蔑性的图文视频,损害他人的名誉权、隐私权等人格权,给当事人带来精神压力与心灵创伤。

除了传统的情绪宣泄,近年来网络暴力还衍生出新的形态。一些人把网络暴力当成“生意”,形成一条灰色的产业链条。寻找目标,人肉搜索,制作带有攻击、侮辱性的文案、表情包、短视频、弹幕,有组织、有目的。有人负责推送、协调、控评……网络暴力呈现出组织化、群体化、利益化、产业化、规模化的新特点。

多本新书爆特朗普黑料 书籍销量猛增

新传讲究紧跟时代,着眼未来,今天学姐就来给大家列举一下近年震惊全网的网络暴力事件,并解析其背后原因。



一、热点网络暴力事件盘点

1.“寻亲男孩”刘学州遭网暴自杀

2021年12月6日,河北男孩刘学州确认自己并非现父母亲生后,发布寻亲视频开始寻亲。找到亲生父母后,因想要一个家、一个房子,却被亲生母亲拉黑,跟亲生父亲也闹得不愉快。随后在网上公开被生母拉黑的截图后,遭受到一些颠倒黑白的网络暴力…… 2022年1月24日,寻亲男孩刘学州发微博长文后,在海南三亚自杀身亡。其实在刘学州寻亲过程中早就有网友质疑其寻求动机,但网络支持声音大于反对,此时寻亲还是一个令人感动的“寻亲之旅”。

但新京报的一篇报道将刘学州推上了风口浪尖。新京报在采访事件相关人员时,没有提供客观和平衡的报道,只单方面采访刘学州父母,并以原创深度的方式刊登在网络,引起网民对刘学州的指责,部分自媒体更是利用标题党和伪“正义”言辞对刘学州展开激烈批评,激化网络矛盾。经过一段时间的舆论发酵,最终大众将所有矛头指向刘学州,进而演化成各种谩骂、人肉搜索等形式的网络暴力。

2.上海女子给跑腿打赏200元被网暴跳楼

2022年4月,上海疫情期间,外卖员余先生深夜近4小时行驶27公里,为上海一女子的听障父亲送菜,该女子分别给余先生的、支付宝转账以此表达感谢。被拒绝后,该女子给余先生充了200元话费,有部分网友“不干了”,指责200元太少。女子因承受不了网络暴力跳楼,后来其母亲和丈夫表示,他们不会轻易放过网暴者,会维权到底。

在重大灾难和挑战下,整个社会都必然会生出更多、更复杂的情绪。疫情期间社会情绪是敏感脆弱的,也是易被挑动的。



3.武汉糖水爷爷走红后遭遇网暴

日前,武汉一位街边卖糖水的爷爷登上微博热搜。老人摆摊卖了17年的糖水,坚持一两块钱一杯不涨价,市民纷纷点赞,网友亲切称他为“糖水爷爷”。

突然间的走红,却引来了不少质疑和网暴。在爆火之后,“糖水爷爷”的生活也被网友扒出。谢永安和老伴平常是以拾荒为生,晚上会出来卖糖水,家里还有一个孙子。部分质疑声也随之而来。有人说老人不戴口罩、不戴手套、食材不干净,还有人说老人卖糖水是因为子孙不孝,无依无靠。8月10日,谢永安向极目新闻表示,突然走红影响了一家人的平静生活,在与家人商量后,他决定放弃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摊。


4.95后女孩因染粉色头发被网暴

来自浙江师范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郑灵华,在将自己保送研究生的通知书拿给病床上的爷爷,并将其拍成视频发到网上后,受到了许多谩骂,遭到了恶劣的网暴。而原因,竟是她染了粉红色的头发。

照片被某营销号盗用并传播,也引发重重流言,很多人辱骂她“陪酒女、夜店舞女、不是正经人”,称“染发的都不是好人”…… 网络的匿名性使得网民的个体身份模糊,在群体匿名和法不责众的群体心理下,个体在网络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反应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匿名制在为网民带来方便和自由的同时,也削弱了发言者的社会责任,网民在发表言论时可能过于随意,甚至暴露出偏狭的心理。

目前,郑灵华已对上千条严重侮辱性内容进行公证,准备提起诉讼。



二、什么是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上发表具有诽谤性、诬蔑性、侵犯名誉和煽动性的言论、文字、图片、视频的行为现象,即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的行为。通俗来讲就是网民通过激烈的、情绪化甚至更夸张的表达方式发表攻击性或者挑衅性的言论,对受害者进行心理上的伤害。网络暴力不同于直接对于肉体上的伤害,它是对受害者精神上的折磨。


上面这些网络暴力事件现在看来或许有些无语,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真切的发生过,并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伤害。

接下来,学姐就用一些比较常规的答题角度,来给大家分析下网络暴力的原因。


三、 网络暴力的成因?

1、从众心理背后理性的缺失

网络暴力在实际传播的过程中其实也是一种基于模仿心理的从众行为,人们在对一件事情做出判断之前,经常性地会观察他人的态度和行动。他们认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里,不管事件的信息是否完整,是否存在逻辑错误,只要坚持和大多数人的想法一样,那么自己的想法也就是对的。在“沉默的螺旋”规则下,沉默的一部分人由于怕受排挤和责难将继续保持沉默,主流思想的呼声将越来越高。在这种好与不好的两极化趋势下,很多人会盲目选择主流思想而失去了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2、网络的匿名性和规范缺失

一个人之所以会做出他在集体行为中很少或从未做过的不寻常行为,是因为他是匿名的。当人们是匿名的,没有明确的信息,他们就不必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同时,匿名也降低了人们对团队的遵从性,使人们不受限制。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会减少人们的社会约束,使人们更容易做出不正常的行为。另一方面,约束网络暴力的规范缺失也是肇事者之一。

3、网络“把关”能力有限

新媒体时代,传播门槛降低,普通公众也获得在公开场合发言的机会。但随之后来的信息量增多、传播速度加快,在网络监管部门发现其言论不当时,很有可能已经形成了网络暴力。而且,在言论传播初期,没有人能够辨别此信息到底是不是会造成网络暴力。信息最终的走向、数量的巨大、有些人的恶意加工等这些不可控的因素都使得网络的把关能力有限。

4、信息茧房加深“固有观念”

“信息茧房”最初源于人们对于信息偏好的选择,人们只选择那些与自己信念、观点、主张、价值观等相近的内容或群体,长此以往就会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 中。在网络媒体时代,算法推荐技术的应用更是强化了“信息茧房”,而因此带来的结果就是当人们在面对一个新闻事件时,听到的都是与自己相近的声音,很难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或者更多角度去看待一件事。加之在“后真相时代”中,情绪在前,观点在后,信息茧房”中人们的情绪和观念不断得到加强和巩固,很容易带来网络暴力。

5、媒体的推波助澜

传统媒体由客观存在明文规定约束着,虚假新闻与侵权行为缺少生存的土壤。专业的记者受职业道德约束,编辑充当“守门人”,过滤掉一些假新闻。然而,一旦谣言等侵权行为出现在网络上,在现阶段,原始的制约机制几乎消失,促使新媒体平台做出行为选择的很有可能是有利可图的卖点。为了流量,很多新媒体用醒目的图片、夸张的标题、隐私的细节吸引人们的眼球,个人隐私变成了网友大范围讨论的热点话题,网络暴力愈演愈烈。例如,在刘学州事件中,新京报一篇单方面采访刘学州父母的报道让人们将情绪的矛头指向了刘学州,进而演化成各种网络暴力。网络暴力也成为刘学州自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 杜绝网络暴力的对策

1、加强网民自身素养

中国网民基数大,且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在面对新闻事件时,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极易受到他人的感染,易情绪化,在缺乏冷静判断时便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行为,成为网络暴力大军中的一员。互联网各大平台可以通过小程序、游戏、短视频以及偶像带来的模范作用等从各个方面多角度地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同时网民还应学会独立思考,保持理性。

2、政府应加强网络监管

在网络舆论尚未发展成网络暴力时,政府就应及时控制网络舆论的走向。笔者以为网络舆论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在事件不明了的情况下,网民对此进行猜测、分析、判断后形成的部分一致的意见。在这个时候,政府应该做的就是尽快调查清楚事情的真相,公之于众,以免网络舆论朝不正确的方向发酵。

3、推行网络实名制,加大信息审核力度

许多网民敢于在网上发表大量过激的言论是由于网络匿名给他们带来的安全感。因此网络实名制的存在便显得很有必要,网络实名制下网民必然会顾及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免影响自己在现实中的形象。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力度。各大网络平台应该建立统一的信息审核机制,提高自媒体用户信息发布的门槛,对部分发表过不实消息或不良言论的账号进行严格监管或作永久封号处理。

4、主流媒体应加强舆论引导

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主要来源于主流媒体,后来网络兴起,自媒体时代到来,信息的来源变得多样化,人们接触到的事物种类也丰富起来。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无疑增加了普通民众的话语空间,但同时人们接触到不良信息的机会也增多,所形成的价值观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时就需要主流媒体出来发挥正确的舆论引导功能,带领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引导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身处群体激愤的网络环境难免被偏激误导。但希望当我们每个人在网上看到这些事的时候,都能保持理性,以最大的真诚与善意来看待。


参考文献:

[1]梁红燕,沈智.从“雪莉自杀事件”看网络暴力成因及对策[J].新闻前哨,2019(11):104-105.

[2]杨容智.“后真相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解决对策[J].视听,2019(12):184-185.DOI:10.19395/j.cnki.1674-246x.2019.12.099.

[3]岳江宁.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暴力现象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05):94+96.

[4]孙帆,张婧,闫鸿,马晓彤,马斐月.大数据时代下网络暴力成因及治理[J].记者摇篮,2021(11):50-52.


Ps: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